• 3点赞

  • 0收藏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作者:冯晖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成都市2019年度十佳摄影人、摄影之都特聘教师、摄影之都签约摄影师、摄影之都手机版版主、摄影之都摄影十杰。

《漫游式与沉浸式—有关历史影像策展创新的思考》

冯晖

说起历史影像的展览,我们大多简单理解为老照片的摄影展。将一张张记录过去岁月的老照片放大、装裱,或挂或立,布置在展场里。网上发布展览信息,邀请几位知名的摄影家现场捧场,再加上有作品参展的摄影家,以及在网上看到展览消息的大爷大妈们,一场摄影展就这样热热闹闹地举行了。开幕式大多等同于闭幕式,展览第二天,展场门可罗雀,观者寥寥无几。作为地方性民俗摄影协会和历史影像研究中心,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历史影像策展上寻求创新与突破?

根据观展现场情况的不同,我们一般将观看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式的收藏与赏玩。在私人的空间,独自观赏字画或摄影作品。一种是在公共的展览空间里观看,这样的观看方式,展场的氛围和共同观展的其他人对观看的感受与效果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同样的历史影像在不同的观看方式下,对同一位观者内心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这也就是我们对策展研究的切入点。

 

 

这首先涉及到展场氛围营造与主题强化之间的关系。一场历史影像展并不一定适合任何的展场,也不是一个场地可以举办任何的摄影展。对于历史影像展的场地选择要尽量与主题贴近,除开常规的美术馆外,地方文史馆、民俗主题酒店、历史保护建筑都是不错的选择。而这些机构也往往非常欢迎历史影像展览,展览的内容与调性相得益彰。借助文史馆,可以举办历史影像的学术研讨会;借助于主题酒店,酒店小型博物馆和历史影像穿插配合;借助于历史建筑,增加观众的现场体验感。

其次,通常的历史影像展是以历史时间为主线,虽然布展的逻辑性强,但趣味性常显不足。同时,由于展场建筑设计功用的不同,展览现场往往不太适合单线的展览线路设计。漫游式线路设计理念孕育而生。所谓漫游式观看,就是策展人不再预设参观线路和观看角度,观众随意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观展路径和观看重点。在实际展场中,会发现如果在影像展的路径中,有大篇幅的内容,比如10分钟的视频,300页的字纸资料,观众在这样的节点处,节奏往往被打断。有人停下脚步,有人一绕而过。漫游式线路设计,充满考虑到观众的个性化差异,让观展无拘无束,动线交错,增加自主发现的乐趣。而这样的设计,让多次观展成为一种可能,因为每一次不同的观展线路,都会有不同观展感受。

 

 

历史影像展的策展初衷并不仅仅是为老年观众,但老年人往往是这类展览的绝对主力,这是令人尴尬的现状。老照片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并非历史本身没有魅力,也不是年轻人对历史缺乏兴趣,而是他们对历史缺乏了解。那么,让大众了解历史就成为策展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了。展览现场实物呈现与影像呼应,将一些历史影像中涉及到的老物件并置于现场,对其使用功能和使用方法做必要的介绍,增加现场的体念感。同时,让观者有一种回到历史现场,沉浸于影像之中的感觉。对于历史影像来讲,其范围也不仅仅限于老照片,老地图、老杂志和老的海报等,本身都可以归入历史影像的范畴。
在历史影像展览现场,我们多次遇到拍摄者与被摄者重逢的感人场面。几十年前拍摄的照片,定格历史瞬间的同时,让摄影的故事在拍摄者与被摄者之间戏剧性地展开。当初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几十年后摄影师和被摄者各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时代的变化对每个普通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成为展览内容的延续和深化,同时,让展览的社会影响力持续发酵。策展人可以在这方面多做有些前期的铺垫和后期的深化。

 

 

文史部门的参与让老照片展的历史价值得以深入挖掘。图片的介绍不仅仅是光圈、快门和瞬间的把握,其历史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的意义让观者不仅仅限于摄影爱好者圈子。而沉浸式的体念设计仅仅依靠摄影策展人难以圆满,让地方史学和民俗专家加入到策展团队,增加展览的历史价值与学术意义。让有趣的展览不要沦为搞笑的低俗活动,从而保证其严谨的内涵和策展的专业性。

另外,新旧对比也是历史影像展策展的重点,除开官方基于宣传的考虑,从策展的角度讲,对提升策展的高度和增加观展的带入感都有积极的意义。在布展上,可以采用时间倒退的方式,先展现当下的景象,再一遍遍倒推过去的样子。由熟悉到陌生,可以降低历史影像理解的难度,同时增加观看的趣味性。而这样的布展大多可以独立构成,也暗合漫步式和沉浸式的观展设计思路。

弗洛伊德有关体念的观点对策展有一些有益的启发。观展的体念是一种瞬间的幻想,是对过去曾经经历或拥有的一种回忆;也是对当下的一种感受,是内心积淀的瞬间激发;同时,还是对未来的期待以历史记忆为原型,勾画美好未来的景象。按照这样的观点,历史影像展就不仅仅是老照片的简单呈现,而是打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视觉方式。展览的形式看上去是静态的,但其内在的韵律是动态的,节奏是多变的,体念的层次的交错的。这样,让漫游与沉浸成为观展的常态,也是将个人感受与历史影像结合的必然。而策展人若将这一逻辑关系深入了解,在展场布置中,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和简单布展手法,借鉴历史博物馆和现代艺术馆的呈现方式和互动设计,把漫游式与沉浸式作为历史影像展策展创新的切入点。

 

转自:摄影之都
主编:曹铁(冷兵器)
图文编辑:于涓(摄影师可可)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在此浏览器中保留我的姓名、邮箱和网站

评论信息

TOP